2016年的“G20蓝”和第四季度的环保风潮是无数实体行业和防水行业老板心中永远的伤痛,工厂在未获一分钱经济补偿和税收减免的情况下,被迫多次停产限产,民企的承受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 那么2017年实体行业能否获得喘息机会呢?至少从数据上来看,2017年更加艰难,企业的升级以及转型,已经迫在眉睫,防水企业一定要做好转型升级的准备,以及战略性的部署! “史上最高规格”的环保督查组成立 2月15日,由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和3位副部长将亲自带队,号称史上最高规格的18个督查组赴6个省(市)开展2017年度第一季度空气质量专项督查。开赴两日,令制造业颤栗的消息纷纷传出! 小编参看环保部官网,发现此次“史上最高规模”的环保督查领导班子总共有六名成员,五名副部级官员中,包含中央纪委驻环保部纪检组组长周英,核安全总工程师提任副部长并兼任国家核安全局局长刘华,另外三位副部长有黄润秋、赵英民、翟青。 此次督查对象明确为18个城市,分别是: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石家庄、廊坊、保定、唐山、邯郸、邢台、沧州、衡水 山西省:太原、临汾 山东省:济南、德州市 河南省:郑州、鹤壁、焦作、安阳 小编发现,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10个城市悉数在列。 风声鹤唳,看见工厂冒烟就查 据新华社消息,2月16日,督查组共走访督导检查137个部门和企业,发现问题33个。石家庄、沧州、唐山、衡水、临汾、安阳、太原、鹤壁等地市均被环保督察组点名批评。 2月15日,绵阳督察组派出4个小组共19个人,对17个点位进行了下沉重点督察。组长唐坚看到有一家企业在冒烟,立即决定现场调查。 在广西桂林,督察组查处千家洞保护区违建水电项目解网停电、停业整顿,共计罚款37万元,桂林市、灌阳县相关部门有32人被问责,其中行政记大过1人、记过3人、警告17人,警示约谈1人,诫勉谈话10人。 在2月16日的唐山,很多企业老板已经获悉下午两点暗访组开始行动的消息。各企业严格执行停限产,方案厂门口张贴,同时确保达标排放,确保不出问题。 2017环保或更严厉 小编注意到,今年环保部门即便是在春节也没闲着。除夕之夜,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还在忙着会商环境问题,大年初四主持会商春节假期全国空气质量形势,部署空气重污染过程应对有关工作。就在督察小组出发前,陈吉宁主持召开了一季度大气污染防治专题会议。 2017年是“大气十条”第一阶段实施的最后一年,确保圆满完成“大气十条”目标任务迫在眉睫。在京津冀区域中,2016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为每立方米73微克,超过国家标准109%。北京要完成“大气十条”中规定的“2017年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60微克”的任务,意味着今年要在2016年基础上再下降近20%。 更为不利的是,今年还是中国的峰会大年,实体行业需要接连面对3月份开“两会”,5月份要开“一带一路”峰会,9月份的金砖国家峰会,以及近几年约定俗成的第四季度雾霾大会。如此看来,对钢铁、水泥、造纸、包装印刷等行业来说,2017绝非等闲之年。 究竟要不要升级环保,企业陷两难 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组马不停蹄地全国奔忙,对无数中小型污染企业进行了雷霆万钧的大扫荡。但在全国各地,仍然有很多排污不达标或原有环保设施达不到新标准的企业在下达整改命令后继续生产。 再过几月,环保部门给出的整改时间即将临近,企业究竟要不要花费数十万,甚至成百上千万来添置或升级环保设施呢? 以VOCs的回收为例,一套设备大约需要400万元,一年运行成本达到60万元~70万元。而焚烧法和O3分解法等简便的VOCs处理方法每套设备投资15万元左右,操作简单,但不能保证稳定达标排放。 在小编看来,今年必将有大量中小型企业倒在环保风潮下。一些咬牙更新环保设施的企业,也还要面对飞涨的原材料价格和仍不明朗的经济前景。因此,如果国家不进行大规模减负或资金扶持,将有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选择关门。 防水企业转型升级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实施“三品”战略 走以质取胜发展道路 质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企业必须着力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整体形象。在“质量”上下功夫,引导企业加快研究开发新产品,注重环保、绿色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节能、降耗设备的供给能力,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在“强品质”上求实效,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并轨,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倒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 发展绿色制造 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是破解资源、能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关键所在,是实现防水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必须走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完善绿色技术、绿色设计、绿色产品的标准,严格规范和管理,激励和约束自己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大力开发和推广量大面广的节能、节材和环保技术设备,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广高效绿色生产工艺,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加快结构调整 走开放协同发展道路 结构优化是企业科学发展的主线。企业必须积极打造产业新体系,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技术改造等手段提升传统动能。不断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培育一批世界级的跨国大企业和一大批充满创新活力、“专精特”的中小企业,引导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建立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协作关系。提高产业集聚的层次和质量,培育一批国际化的特色制造集群。 强化工匠精神 走人才引领发展道路 人才是行业发展的根本,要不断提升人才服务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能力,健全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为核心,加快提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化水平。加强培育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建设一批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积极营造适合企业家型人才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注重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发现和培养企业家人才,健全企业家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造就一批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防水企业家人才。 |